风险雷达

RiskRaider风险雷达|2022年中国超40次火箭发射计划,商业航天发展和风险趋势观察!

2022-01-18 13:33

据央视近期报道,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将在2022年向外太空发射超过40次航天发射任务,其中包括6次载人航天任务。

回顾2021年,据1月6日法国《回声报》统计,全球发射火箭次数最多的不是SpaceX,而是中国长征系列火箭,这是中国太空活动首次超过美国。囊括其他系列火箭,中国2021年总计发射55次,全球共进行144次发射,中国第一次领跑全球,这其中也包含部分商业航天民营企业。

一、商业航天发展趋势?

航天领域的真实动向不易被外界悉知,我们从产业链的不断扩大和核心企业的数据增量,结合现实情况观察,可以估测航天产业正在发生的内在变化。

中国航天工业质量协会统计,2015-2020年商业航天市场规模由3,764亿元增长至10,20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2.09%,其中2020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突破1万亿元,同比增长22%。

2015年是商业航天萌芽阶段的起点,国内商业航天在政策鼓励和SpaceX打开航天赛道的

竞争压力之下从0开始,在全世界的质疑声之中,7年时间航天产业链转变为相对成熟的持续上升阶段,类似于早期的新能源产业链。

近年来,全球航天领域的进步仰赖于商业航天的技术和资金投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总经理刘石泉向21世纪经济报表示,2020年全球航天产业收入约4000多亿美元,商业航天占比80%。

另据Space Foundation的数据,各国直属政府的航天机构累计投入资金903.3亿美元,囊括民营航天的数据,2020年全球航天产业市场规模增长了4.4%,增长数据的主要动能来自民营商业航天企业。

最近10年,商业航天企业SpaceX的出现改变了产业格局,商业航天行业持续增长促使中美欧等国航天上下游产业链得到充足的发展,从年增长率22.09%的数据看,未来10年商业航天可能会进入一条快速增长的通道,并推动其他行业的发展,比如氢氧发动机所需要的氢能源、太空光伏帆、航天新材料等,这些行业的部分产品同样会应用到商业航天产业链中。

也许到10年后,商业航天企业将载人飞船送上太空再多次往返地球会成为比较寻常的事情,当这一天来临时,也从事实层面暗示商业航天行业市场规模的日益壮大,在缺乏足够多的数据基础前,任何机构对未来10年航天行业市场规模的估测的准确性可能都不会很高。

2022年浙北、北京、广深等地冒出的商业航天企业具备一定实力,这样的事实本身就比较意外,因此,观察该行业或在该行业的风控人员建议大家不用过度在意预测的市场规模具体数值,信赖精确的错误将给投行和企业带来毁灭性的后果,与其追求确定性的结果,不如追随航天产业链的发展,在实际的供应链中寻找不确定性的机会,抓住行业趋势发展中模糊的正确。

2022年中美俄欧印日加速安排航天发射任务窗口,英国《每日邮报》1月5日报道,NASA将在3月份进行巨型火箭“太空发射系统”的首次试飞。该系统耗资230亿美元,将启动新一代的太空探索,计划在早期阶段将运送宇航员往返月球和地球。

Space X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向华尔街金融等媒体表示,该公司的超级星舰将在2022年3月或4月进行首次轨道测试飞行。

俄罗斯和欧洲航天局开展了一个名为“火星太空生物学”的联合太空项目,该项目计划将SUV大小的太空飞行器于2022年9月发射至火星,同时需要确认火星是否存在生命,并了解火星水的历史。

日本航天机构与欧洲联合研发一款名为“皮科伦坡”的太空探测器,估计在2022年6月亲密接触水星外层空间,届时探测器将离水星表面仅322公里左右,相当于上海到合肥的距离。

2021年中国私营航天企业星河动力发射承载5颗商业卫星的谷神星一号(遥二)运载火箭于12月7日12时发射成功,顺利将五颗商业卫星精确送入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

星河动力航天CEO刘百奇向澎湃新闻表示,在2022年,星河动力航天将按照在手订单,努力完成5次商业发射任务交付,为卫星客户提供高可靠、定制化的发射服务。同时加快中大型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智神星一号”的研制进程,确保“智神星一号”火箭2022年末至2023年初实现入轨首飞。

二、商业航天存在哪些产业?

商业航天产业链囊括范围极广,包含商业卫星、商业火箭、火箭发射、航天材料、航天工程涂层织物等,每一个部分均含有独立的上下游产业链。

以运载火箭为例,上游是基础材料和元器件等,包括运载火箭结构、发动机所用的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以及电子设备所需要的元器件等。中游是分系统研制,包括火箭结构、发动机、电子设备等,产品为运载火箭的各个分系统;下游是总装集成,包括总体设计、总装集成与测试,产品为整箭。

代表性企业:零壹空间、蓝箭航天、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星际荣耀等

以商业卫星为例,上游是遥感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制造;中游是卫星数据服务、卫星技术服务、系统软件服务;下游是更多的应用场景,在气象观测、国土资源测绘、海洋观测、灾害监测、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卫星服务。

代表性企业:吉利科技集团子公司台州星空智联、深圳航天东方红卫星、长光卫星技术等

现阶段航天领域大部分企业处于深化产业规模的增长阶段,并未到大规模盈利的地步,甚至不少商业航天企业年年亏损,从产业生命周期的视角看,商业航天行业在经历成熟产品普及的拐点前长期亏损是比较正常的情况,更多的钱投入到技术创新和团队建设,扩大产线和外部融资,探索未知的商业模式,对于这个阶段的企业而言相对健康,其他行业同样经历过类似的增长曲线。

SpaceX创始人埃隆·马斯克近期在推特上提到“假设美国在2022年~2023年发生经济危机,那么北美大部分科技类型企业都听不过这轮大萧条。”

风险控制在目前这个时间点对于商业航天企业显得尤为重要,资金链断裂、技术创新失败、团队无法顺利运作、供应链无法及时对接、产品更迭慢、知识产权被抢先注册等风险均有可能导致航天领域中小型企业崩溃。

即使埃隆·马斯克提到的经济危机不会到来,作为新兴领域的企业能够最终成长为巨头的只是零星几个,大部分企业会在历史长河中慢慢滑向平凡,为了帮助企业从生存到卓越,风控系统需要根据不同的风险线考察可能遇到的潜在的风险,同时也需要找出风险中存在的机会。

三、商业航天风控该注意什么?

一般情况下火箭的最核心动力系统占据总成本的70%~80%,其他部分无论怎样降低成本,对整个火箭的成本影响不大,商业航天领域制造火箭的企业大部分技术和资金投入都在核心动力系统上。

火箭无论是哪一个分级系统,基本逻辑都要从“设计线,生产线,测试线”依次思考,假设设计线出现严重缺陷,且没有被发掘,往往会在最终的测试线展现出来,浪费时间和资金投入,也有可能在测试线由于测试环境较好,未充分考虑更多现实环境中存在的变量因素,则有可能出现火箭发射过程中失败。

2021年12月国内有一家汽车制造商生产的商业卫星因不明原因发射升空的过程中坠落烧毁。去年也有另外一家国内民营商业航天企业在发射火箭过程中空中爆炸,民营商业航天之路发展的特别艰难,但这也是前沿技术行业企业的必经之路。

据澎湃新闻报道2021年在12月25日,在“中国加入APEC三十周年工商界主题活动暨2021年APEC工商领导人中国论坛”上,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发射总指挥、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蔚星科技首席科学家王建宇在对商业航天的风险管控提到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风险主要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资源的导向和用户风险,商业航天的资金来源、最终用户和盈利模式现在并不清晰,资金的重复投资比较大,可能发展到最后,80%甚至90%的商业航天企业会消亡,最后真正留下20%-30%在商业上运行的卫星公司或者航天公司;

第二个风险是,和现有系统竞争的风险非常大。目前地面互联网已经非常强大了,从大的来看,‘天地’会互补,空间互联网将会面临极大的竞争压力。而且,卫星的寿命相对比较短、不可维修;

第三个风险是空间固有资源的竞争风险,包括轨道资源、频率资源、太空垃圾等问题;第四个风险是,低成本、短周期和高且可靠的质量要求是矛盾的。

中大型航天企业需要成体系且分成模块的风控系统,创始人满怀理想主义的太空梦,在企业营运过程中同样会遭遇各种各样不可想象的风险事件。

据一家航天材料领域的上市企业披露的风险信息,在2019年该企业的某工作人员人为编制集团子公司的财务报告,未反应实际情况,以公司名义为一家中小型企业提供最高额度3600万美元和800万美元的债券担保,该公司未能及时发现业绩造假和资金断裂等重大风险事件,未能及时反映这些事项对该企业财务报表造成的重大影响。

该风险事件爆发后,当事企业第一时间调整董事会、管理层、关键岗位人员,并以合同诈骗罪向公安机关报案,起诉主要参与的当事人。

公司制定了一系列风险应急处置和化解方案,与对方公司解除了担保合同,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 2016-2018 年会计报表进行了追溯重述。

同时,公司吸取教训,加强对子公司的管理,及时调整加强了所属单位领导班子,强化经营管控;开展并购项目梳理排查;加强对所属单位日常财务检查和财务监管,不断夯实财务基础管理、财务数据质量;加强资金状况监控,及时警示资金风险等各项措施,将对子公司的管控做细做实,使公司得到健康发展。

该风险事件这才告一段落。

商业航天企业的供应商质量管控要求远高于其他任何行业,且该行业的供应链相对封闭,不像部分行业很容易找到优质供应商。因此,作为航天企业的企业主,以及风控部门急需借用AI风险管控系统对供应商进行快速筛选,用人工智能去提前预判风险点在哪儿,拿捏住正在对接的数万家供应商的真实情况。

以AI风控平台RiskRaider风险雷达为例,搜索并监控“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可以看到这家企业属于国有独资,于1999年成立,注册资本达200亿元人民币。

RiskRaider风险雷达
RiskRaider风险雷达

AI决策系统会基于“模型”对该公司做一个相对客观评估,当你增加更多情景因素,可以给这家企业做压力测试,了解该企业在不同压力环境下的风险点。

在西方世界经济危机即将到来之时,正是国内航天企业经历一轮压力测试的阶段,风控体系高效率的运作,能够帮助更多的航天企业穿越牛熊,在未来创造伟大与荣耀。

服务热线

021-68580928

风险雷达微信二维码

风险雷达公众号

姓名*
手机*
公司*
职务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