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机构大多是专业收割智商税,你们干嘛要去报班,不如躺平!!!
最近几年,月薪5万养不起一个孩子的虚假广告大火,教育经费越来越沉重的绝望感蔓延至每一个城市。
NO.1 从虚假广告开始
消费主义打扮成各种各样的“拜上帝教”,蜕变成五花八门的伪先知:
教导宝妈们不喝进口奶粉,小朋友们就不可能健康成长;
苦口婆心劝说中年人买学区房,不买小朋友就永别复旦清华;
认真分享量子力学记忆法则,不学就不可能提高小孩子成绩;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媒体和他人只会一句话:买买买!!!
一个又一个行业被消费主义彻底征服,轮到教育培训公司,消费主义演变成贩卖焦虑的高级讲师,惯用语法经常是:你不.....就会......;30天速成......;......金牌教授私人辅导;
每次看到教育机构发布的广告贩卖焦虑时,你甚至会质疑自己,是不是自己错了,广告才是对的?
这一次,市场监督局给了一个标准答案。
2021年6月1日,作业帮、猿辅导、新东方、学而思、精锐教育、掌门1对1、华尔街英语、哒哒英语、卓越、威学、明师、思考乐、邦德、蓝天、纳思等15家企业,经市场监督局检查发现:15家校外培训机构均存在虚假宣传违法行为,13家校外培训机构存在价格欺诈违法行为。
国内许多机构频繁发布虚假广告,捏造教师级别,诱导群众无脑消费,比如明明是一个普通院校毕业的实习生,无任何教学经验,企业方面将其包装成常青藤毕业的资深教师,通过线上广告告诉家长,30天就可学会法语基础,1年之内可通过法语相关级别考试,如果小朋友短时间内不能顺利学会法语,企业方面会如实告知家长,这是小朋友自身学习能力不够,需提升小朋友自身水平,如果实在提升不了,原因可能在小朋友自身,而不是培训班。
如若家长经济实力不错,进而推荐家长带上小朋友加入暑期数十万人民币的游学项目,缴纳远高于旅行费用的钱,参团去法国体验语言环境。
如果在这种状态下小朋友仍然无法学会法语,企业方面不得不告知家长,可能小孩子真的没有学法语的天赋。
其他所有科目,用同样逻辑的理由搪塞家长,家长还不得不接受自家小朋友的现状。
总之,部分教育培训机构会有很多理由让家长持续消费。
很大一部分家长会因为不满意自身的教育水平,也不满意生活和工作中的现状,自己没有改变自身的可能性,进而希望自家小朋友能够超过自己,于是将很大一部分支出放在教育上,甚至部分家长会因为过度焦虑或攀比,借贷给小孩子在教育方面花钱。
这种借贷和赌博时借贷的心态不一样,对教育支出进行借贷,会让自己认为这个钱理所应当花费,钱借的心安理得,再苦不能苦孩子。
不知道各位在生活中是不是看到过类似的情况,因为别人家的小朋友学钢琴,去各国游学,自己家的小孩子也必须跟上,没有钱,也要找出钱强迫小朋友去培训机构学习。
当这样的事情发生的越来越多,原本不合理的事情,也被大多数人接纳,认为这样的事情非常合理,任何反对意见都理应被反对,焦虑感对比焦虑感,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深。
难道强迫小朋友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就能保证小朋友顺利成长吗?
家长们在被教育机构的先知们PUA后,一部分家长纷纷在幕后对这些公司提交了诉讼,偶尔一两个案例被媒体关注,但并未引起太多涟漪。
从基因的角度讲,人类个体的学习能力实际上是有一定上限,先天性因素对个人的影响几乎成为决定性原因,剩下后天的部分,则来源于原生家庭所造成的影响,其次才是社会、学校、教师、同学等等。
教育机构对一个小朋友的影响,实际上非常小,与其将改变命运的可能性交给教育机构和学校,还不如组建一个足够温馨且积极的原生家庭。
很多事情并非教育机构切入就能够解决,部分心理、价值观、元认知方面的问题,老师们对此也无能为力。
过多的焦虑,只能继续促成更大规模的绝望感,对解决教育问题,于事无补。
个别家长并非真的关心小孩子的教育问题,而是满足自己在其他家长面前的攀比心理,比如:别人家的小孩什么都会,妈妈各方面也都强,凭什么我们家什么都不行?我在其他方面不如你,我一定让我们家小朋友比你们家强,你不就是会赚钱吗?有什么了不起?我要让妈妈们都知道,在这个片区我的育儿水平是最厉害的!到时候各位找我要育儿攻略,不要羡慕。
NO.2 为什么很多人躺平了?
极端的焦虑感并未让更多的家长掏钱,而是让很多家长或学员对未来感到绝望。
这种绝望感,让部分人放弃一切,还没看过红尘,就直接对红尘说不了。
因为比不过年薪百万家庭的教育经费,部分个人似乎在往另一个极端变化,不再参与竞争,而是选择直接躺平。
极端的躺平和过度焦虑一样危险。
最近不少媒体在宣告一些“伪躺平”的案例,例如其中一个案例,某富二代因为不想太累,离开了北上广深,找父母要了几百万元人民币,去3、4线城市开桌游店,不到半年钱亏完,店面倒闭,就干脆躺在家里,无所事事,整天和电子游戏为伍,拒绝结婚,拒绝买房,拒绝谈论教育话题,拒绝工作,拒绝提升自己,把一切问题抛到身后。
美其名曰:躺平。
这种躺平并非躺平,而是将负担推给爸妈。
现实中大多数人笑谈“躺平”,其实是一种对未来感到绝望的自我安慰,但自身仍然在身体力行的默默做事。
前面几年,经济繁荣,社会上出现一波又一波极端的浮躁氛围,也许今天某教育企业融资几亿美元,接着明天某游学企业发稿表明3年内必定上市的军令状。
纳斯达克敲钟的宣传标语,成为不少教育机构的自我感动利器。
等到2018年,经济放缓,互联网思维破灭,企业的盈利变得越来越重要,能够产生实际价值的企业被市场认可,仅仅会喊口号的企业被淘汰。
产业升级之路,变成实体企业的大筛选器。
最近流行的躺平,成为反对焦虑渲染的生活哲学,这是消费者对消费主义的集体反抗。
一个好的教育培训机构,可能真正需要的是反思,该如何为学员创造价值,在教育的过程中,顺带把钱赚了,而不是一切以赚快钱为准。
NO.3 教育机构的风控报告
教育机构的虚假宣传并非空穴来风,以3家被监管机构罚款的企业为例,给大家展示他们遇到的服务合同纠纷,数据和截图全部来源于AI风控平台RiskRaider风险雷达。
01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该公司因为频繁的合同纠纷诉讼案和公开发布的美股上年营收数据被AI决策系统评估为特别预警。
02 华尔街英语培训中心(上海)有限公司
该公司最近几年被告69次,败诉金额达到83.9万元人民币,总计被执行130.85万元人民币。
03 上海掌小门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该公司最近几年被告17次,在2020年8月7日一起案例中败诉被执行5.11万元,加上其他案件,总计被执行15.33万元。
除了出现负面舆情和频繁的诉讼风险,这几家企业并未出现其他隐患。
通过多家企业的诉讼案例观察,教育培训机构确实容易出现服务合同纠纷,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确实会有一部分家长在被广告吸引后发现没有实际成果。
或许中大型教育培训机构急需一个风控团队,把控营销和实际教学,达到一个相对合理的平衡,并对后期效果进行持续跟进,对接各个部门的目标,调整战略规划,用科学的方法为教育培训机构建立一套完善的风控体系,而不是让法务一味的沉浸在打官司中。
教育培训机构真的会让一个学员彻底改变人生吗?
对于部分被PUA的学生来说,可能改变的不是人生。
而是接受现实后的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