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雷达

银行中小企业普惠金融智能化风控方案(一)

2019-10-31 10:02

一、痛点分析及实现目标

银行痛点分析

银行在发展中小企业普惠金融的道路上,面临的最大痛点就是风控难问题。由于中小企业风险形成因素复杂,加之普惠性质的金融产品具有客户体量大、单笔金额小特点,银行面对如此多的中小企业客户,很难管保证风险管控的效果,因此使得银行在中小企业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中处于两难境地。风控的痛点问题一方面为银行落实国家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也对银行应对未来金融市场新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方案实现目标

面对上述政策背景和银行的痛点问题,本方案通过深入中小企业普惠金融贷款的每步业务流程,设计出一套“准入+评分+预警”的中小企业线上贷款智能化风控体系。这套智能化风控体系将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手段运用在了银行中小企业普惠金融业务中,通过数据化、系统化、闭环化的方式为中小企业普惠金融搭建了一套低成本、高效率的风险管控体系。

二、总体设计思路

中小企业普惠金融有别于传统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模式,大多采用了客户线上申请,银行实时或准实时的审批模式,这就要求银行在每笔贷款的风险决策上既快又准。为了满足这种线上实时或准实时的风控决策要求,本方案在系统支撑的基础上,用数据模型实现风险管控的定量化,并通过系统触发的方式实现风险信息的主动识别和推送。最后,再将所有风控模型与业务流程相结合,形成风险的闭环化管理。

数据化——夯实风险管控的基础

数据化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解决各类风险信息的获取问题。中小企业的发展与企业自身经营、法人个人行为、行业政策变化、市场经济影响等诸多因素有关,人工搜集信息的方式已无法满足风险管控的及时性、效率性和准确性等要求。这就需要银行与各类数据渠道对接,对分散的多渠道信息进行深度整合,形成获取客户信息的数据基础。二是解决风险判断的标准问题。传统的风险管控多依赖专家经验和人工定性判断,缺少统一、明确的风险评判标准,这就使传统风险管理方式难以适应线上批量化服务方式为主的普惠金融业务。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建统一、明确的风险管控指标,变定性的专家判断为定量的数据指标,通过风控指标的建设奠定智能化风控的基础。

系统化——构建风险管控的载体

系统不仅是中小企业普惠金融的服务载体,也是风险管控的重要载体,其作用体现及时性、高效性、主动性三个方面。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已完全能够满足大数据量的实时计算要求。因此,在中小企业普惠金融的线上服务中,系统对客户的风险识别和判断也是实时或准实时的,确保在每步业务流程的第一时间防范风险的发生。此外,线上化业务还有批量化的特点,这种业务模式突破了人工审批的工作量限制,依靠系统强大的批量计算能力为客户提供“立等可取”的贷款服务。与客户服务相配套的风险管控也需要借助系统批量化的优势来同步完成风险判断与决策,确保在大量业务并发时能稳定地输出风险判断的决策结果。最后,在客户的整个信贷周期内,系统的触发式预警可以确保在风险发生时主动将风险信息推送至相关业务人员,彻底解决了人工风险管控中因被动造成的不尽责问题。

借助系统化的方式,中小企业普惠金融业务突破了传统风控的瓶颈,真正建立起一套7*24h的风险监控网。

闭环化——优化风险管控的流程

除了数据化和系统化之外,对于完整风控流程来说,还需要建立闭环化才能最终形成全面的智能化风险管控。闭环化考虑的重点是如何将不同业务流程中的风控进行有效串联和衔接,从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角度考虑,闭环化需要将贷前准入、贷中审批和贷后管理三个关键业务节点中的风险管控进行合理分配和重点划分,使之形成一套覆盖全部业务流程的完整风险管控体系。

具体来说,贷前准入主要是完成对整体客群的初步筛选,如:身份核验、业务要素的条件匹配、欺诈风险和其他重大风险的筛查等;贷中审批的重点是完成对客户综合风险的评估,并出具与客户风险状况相匹配的授信方案,如:是否审批通过、贷款额度、贷款期限、贷款利率、还款方式等;贷后预警则是在对客户放款后,对客户各方面风险变化情况的持续跟踪管,如:企业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内部管理变化、司法涉诉情况,以及企业主个人的负债、履约等情况的监控等。

先为大家分享第一部分,文章篇幅过长,关于风控流程设计和最后的总结放在下一篇。

作者:管薇薇,来源公众号:CFR50风险网。

服务热线

021-68580928

风险雷达微信二维码

风险雷达公众号

姓名*
手机*
公司*
职务
邮箱